伊斯兰正统派四位著名教法学师表——艾布•哈尼法•奴尔曼•本•萨比特(伊历80-150/公元700-767)、马立克•本•艾奈斯(伊历93-179/公元712-795)、沙斐尔•穆罕默德•伊德利斯(伊历150-204/公元767-820)、艾罕默德•本•罕伯里(伊历164-241/公元780-855)。他们的法学主张一致都是以《古兰经》、圣训、公议和类比这四大基本准则为依据的。如果其中有哪位师表在上述四项基本准则或其它确已共同认可的原则或常规之外,欲有增加的时候,那么,所欲增加的部分,必须受到“不得与《古兰经》和圣训相冲突”之共同规约之限制。
在信仰原则上,四位师表更是毫无二致,彼此之间,不存在丝毫相左与轩轾,所以他们对于教义学家们关于信仰问题的众说纷纭,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争论,并不专注与关切。因为他们对信仰问题,始终未曾背离《古兰经》和圣训的昭示而倾向于哲学家的意见和希腊学者的逻辑;而且,他们对经训未曾妄加解释和弃置。比如艾布•哈尼法教长在他的《大学》著作中,我们可以读到他说的这样一句话:“安拉在《古兰经》里所提到他的手(3:73、57:29、36:83、67:1),面容(2:115、2:272、13:22、30:38-39、55:27、76:9、22:88),眼睛(11:37、23:27、52:48),精神(19:17、21:91、66:12、15:29)等,都是安拉所具有的、无形态的特性,我们不可以说,安拉的手,必定是指他的权力或他的恩惠,其他如‘面容’、‘眼睛’、‘精神’等,我们也不可妄自作解释,因为脱离经文的表义解释,便含有注销安拉该特性的意向,那正是盖德令耶派(意志自由派)和穆尔太齐赖派(分离派)所持的主张;此外,安拉的‘喜’与‘怒’,同样是安拉若干特性中两种无形态,无如何的特性,我们不能象上述两派人一样,以意志自由论的主张,任意以理性去加以解释其喜与怒的表现。”
再如马立克教长,当有人请教他《古兰经》里多次提到安拉“升上宝座”这一问题作何解释时,教长说:“‘升上’一词的意思,人人都知道,但是,怎样升,则是任何人都无从知晓。所以问其究竟,是‘比得尔’(异端)。”
至于沙斐尔教长对此问题的答复是:“我确信‘升上宝座’是《古兰经》的原文作了七次如此地叙述,但如何‘升上’,不能比拟。我信仰《古兰经》原文中一字一词真实无妄,但不能对这种类似的经文擅自解释。在认知的能力方面,我觉得自己是可疑的,所以,我要竭力禁戒自己,对这样的问题不能畅论。”
艾罕默德•本•罕伯里教长则说:“‘升上宝座’是《古兰经》的原文所明确表述,但决不是人类的头脑中所想象的任何‘升上’的情状。”
由此可见,四大教法学派的首领们,在信仰问题上,他们都是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但是,他们四位教长的弟子中,后来却有许多人,一方面声称自己在法学上师从本学派的首领,一方面,在信仰问题上则偏离了自己首领的原则立场,而遵循一些纷繁的道路,使自己陷入腐败的信仰泥沼而背离正道。假若他们把那些杰出的法学首领在原则上作为自己的楷模,把一些细节放在次要地位去考虑,那么,他们便如同从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方面接受了伊斯兰的正确信仰,而且必将感受到自己所遵循的道路。正如穆圣所说的:“我已经把你们引导于一条光明灿烂的康庄大道上;在这条大道上,夜间如白昼一样。在我去世后,只有自取灭亡的人,才会离开这条大道。”所以,对于那些后来的各法学派的门生,并非要求他们在信仰上,象自己的先师做得百分之百的纯正,而只希望他们沿着先师们的道路,在信仰问题上,去进一步探寻、深究。毫无疑问,绝对的真理,只是圣门弟子们和再传弟子们,以及步他们的后尘而杰出的四位教法学师表所遵循的一脉相承的道路。故此,诗人有云:“一切福利,在于追随前贤,所有邪恶,源于后人创新。”
一、学派思潮之盲信
关于教法学中的细则,或者说次要问题,各学派之间历来就相互存有很大差异,正如谢赫•马罕慕德•希勒图特和谢赫•穆罕默德•阿里•萨伊斯二位学者所说那样:“我们认为四位教法学大师们的门生,僵硬地死守着传统的习俗,他们被学派思潮之盲信所控制;对抗情绪在他们身上,专横强断。原来在四位师表口头上讨论过的各种被接受或被拒绝的一些主张、意见,竟被他们变成宗教义务或特权,强行人们履行、遵守和服从,凡在这种环境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后生们,一概不得有半点违反,于是,由此一度而出现了人们的宗教热情趋于萎靡,意志松动,伊斯兰法学停滞不前,人们失去了深究知识权利的局面。”
奥泽•本•阿布杜•赛拉目描写这些可怜的后生的情况时说道:“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盲目因袭的法学家们,个个都是站在他们老师的弱点上,而且又找不到克服或避免其弱点的良方,尽管如此以讹传讹,他们仍然心安理得,亦步亦趋。对向他们提供《古兰经》、圣训例证,希望他们改正错误的博学人士,则弃之不理,一味为自己之盲从辩护和斗争,满足以一些远离真理、荒诞不经的神奇怪谈和传闻来注释经训。”人们常常只喜欢向那些不受任何学派学说制约,但能与一切学派相协调、和谐的学者们请教求知。这种博览群经、胸怀宽阔的学者,对待任何质疑问难的求知者并不拒绝,也不会责备,直到各种学说、主张,以及盲目持门户者之真相大白于群众之心目为止。可叹那些思想僵化的人,追随自己的教法学老师,即使老师的知识缺乏可靠的经训证据,他们对老师仍然言听计从,对所传错误知识如获至宝,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老师似乎就是先知、使者。这种盲从,与真理和正道相去何等之遥远啊!任何有理性的人,是不乐意听闻这种乖戾行为在教门中出现的。
四位教法学大师,每一位都竭尽全力地从《古兰经》和圣训的有关法律、条款及其原理中,选择和创制出种种判例、条规,为人们制定好解决当时在宗教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的办法,那是由于他们除了具有一颗虔诚与敬畏于安拉的赤心外,他们对于创制教法原理很精通谙练;许多师从他们的聪敏学生,也听从师长的教诲,采纳师长的高见,加以传播。但是,不久以后,四位教法学大师的学说逐渐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完整的四家著名的教法学派,而后来的各派的学者中,每派的继承人,只崇奉本派师长的学说。只有个别学派的学生,有择善而从,不拘一格的超派性思想,而多数后生,在追随师长时,通常的性质仍然是思想僵化,表现出令人讨厌的盲信。我们曾经见过有的教法学者,其门户之见和顽固之程度,真是理性与教法都难以容忍。在《顿尔•穆哈塔尔》(遴选的真珠)这部传统的著名教法大全中记载着一段哈奈菲教法学派的判例:“崇奉哈奈菲教法学派学说者,如果转向沙菲尔教法学派时,要受到警告之处分;与暗示而诽谤他人者和奸淫女尸者同罪,要受到警告之处分。”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放弃哈奈菲派学说而转向沙菲尔派学说,便构成诽谤他人和奸淫女尸者一样的罪行,应受同等性质的处分。这种不近情理的断法,曾引起哈奈菲学派中众多学者的唾弃与反对,已不足为奇。所以,谢赫•马拉•阿里•戈利说:“如果照此判例推断,那么,哈奈菲派的首领艾布•哈尼法本人,一旦放弃自己的学说转向沙菲尔派学说的话,不是也要受到他的后生们警告之处分吗?相反,如果沙菲尔教长放弃自己的学说,转向哈奈菲派学说,他不是应该获得哈奈菲派人一份奖赏吗?如此而论断的话,那岂不是成了异端者之言论!?真的,假若某人在诽谤了自己原来崇奉的学派情况后,改奉别的教法学派——不论是沙菲尔学派或哈奈菲学派,或其他学派,那么,此人也要受原来学派之处分。不仅如此,假若艾布•哈尼法教长,一旦转向别的教法学派以后,尽管他是一位虔诚、博学的知名学者,他所作出的证词,将是不被原来自己学派的门人们所接受。这是《哲瓦希尔》(教法精髓)一书后面所记述的。”
读者所读到的上述这些话,对于任何一位虔诚的穆民来说,本来是不应该如此信口开河,因为正统派中,一切竭尽全力创制教法的学者,每一位都无一例外,是严格遵循正道、服膺《古兰经》、圣训的教导,忠诚地为穆斯林大众服务。四位杰出的教法学师表,从来都没有打算自己要独树一帜,成立一定的法学派别,所谓四大教法学派,是后人形成的。所以,在伊斯兰民族中,任何个人不应该声称自己是传统的、道地的哈奈菲派,或沙斐尔派,或马立克派,或罕伯里派;任何一位后学,如果自己不具备创制教法的资格,那么,则应该以四位教法学大师为楷模,仿效他们在治学上一贯严谨、虚心的风范,如《古兰经》所昭示的:“如果你们不知道的时候,应该请教有教养的人。”(16:43;21:7)切勿自命不凡,误人误己。有一位穆斯林长老说过这样一句话:“谁师从一位虔诚的博学者,谁将安全地去会见安拉。”
作者:不祥 马恩信 译
5/13/2009
5/05/2009
猪流感的警告
安拉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警告过人类,不要吃猪肉,那是非法的,顺者得喜之,逆者得怒之。伟大的安拉派遣使者就是为了怜悯人类,让人们按安拉的指示去生活,而人类总是善于雄辩者,非但不听还要变本加利。吃猪肉的害处现代的科学不是不知道。我们大家熟知的一代宗师——《李时珍》不是在几百年前也告诉过我们嘛!:“猪肉有毒,性寒凉,多食可使人筋骨无力”。而现代医学界也研究出来猪肉的危害性,在猪的身上有着90多种寄生虫,猪肉吃多了,久而久之,会在人体中也会产生一种寄生虫,时间久了会对人的大脑进行侵害。
这两天发生的H1N1病毒可把吃猪肉的人给整坏了,餐厅了的猪肉也买不动了,猪圈里的猪也没人喂了。贪食猪肉者也开始远离之了。呵呵!馋死也不吃了,害怕感染到流感。
谁让你们不听良言呢?瞧瞧!这是一种警告!
在当代不吃猪肉有一下几种理由:
理由之一:2700多年前,古书《礼记》少仪篇上有一句:“君子不食溷豚。”即君子不吃猪肉。那时节,可能是医学水平低,人们还不能知道吃猪肉会有什么大的害处,只是觉得吃了不好,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法。不过可以肯定,我们的祖先,曾经对猪肉产生过禁忌,只是没有流传开来而已。到了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得出了结论,说猪肉有百害而无利。他在本草纲目上明确说过,猪肉有毒,性寒凉,多食可使人筋骨无力。可以看出,猪肉没有太大的营养价值。既然古人都这样,我们还吃什么吃?
理由之二:有一位名医学家,叫薛能育,他在自己的著作《食品问题》里,提到了食用猪肉,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及脱发症状。另一位医学博士施弗尔,在1952年5月31日的华盛顿邮报中,也有一份对食用猪肉患病的抽样实验报告。他说∶“在美加地区的人民,每6位中即有1位因食用猪肉,而在肌肉中感染有旋毛虫症。旋毛虫系,约为8分之1寸长,400分之1寸宽,形如旋转成的柠檬果状,生长于肌肉的血管中。并有半数的患者,因严重的旋毛虫症而丧生。” 详细地说,就是旋毛虫能钻到人体全身的肌肉中,甚至可钻进大脑、心脏、肺等主要器官中,严重的使人体质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引起毒血症、心肌炎、甚至死亡。这世界,专家最有说服力。专家都这样说了,你还敢吃?
理由之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另一位医学家在一次的伤患统计中,及求证后,也意外的发现了食用猪肉对人体巨大的伤害。他发现当时德意志国的伤兵,伤口复原的时间是土耳其伤兵伤口复原时间的数倍长。经调查后,他表示由于德国伤兵多食猪肉,以致猪肉中的多细菌及多病体,阻碍了伤口肌肉的再生能力。而土耳其伤兵,由于不食用猪肉,因此伤口肌肉复合的能力得以正常的再生。” 现在是和平时代,与战争无关。但战争给我们的启发,我们还得重视。既然猪肉会有这样的副作用,那么不吃也罢!
理由之四:另一份医学报告,更是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发现。一位医学家,曾以两种不同的肉类(其中一种为猪肉),放在同温同湿度的环境下,做了同时间的实验。他惊人的发现,猪肉的腐坏度是另一片肉类的数倍。再对腐肉的品质分析后,他还发现,导致猪肉迅速腐坏的原因,是由于猪肉中有多达15种的病体及细菌。这15种细菌,分别为结肠小袋虫、姜片虫、线虫、钩虫、猪丹毒、旋毛虫、猪天花以及猪条虫等。而这些病虫,也是制造痢疾、贫血、恶性黄疸、肺病、伤寒、皮肤病等病体的导因之一。看看,医学发达了就是好,过去我们爱吃猪肉,那是我们了解的太少了。现在知道了这些,你还怎么吃!
理由之五:生活富庶、丰衣足食的今天,人们过量摄取高单位的食物,导致了许多文明病的产生。例如,过量的脂肪,已致使我们太多的人患上心脏病、脑溢血、高血压等各类病症。我们常常在为提高生活品质,维护身心健康,倡导少量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却忽略了对肉类脂肪含量的比较。以致在我们少量食用肉类的同时,仍然大量摄食许多过量的脂肪。台湾中正书局大学用书,将肉类分为∶肥、半肥、及瘦肉的三级比较。肉种也分为∶猪、牛、羊三种不同的对比。牛肉—羊肉—猪肉—肉种脂肪的含量的对比值分别为: 35%—56%—90%—全肥;20%—35%—60%—半肥:6%—24%—29%—瘦肉。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有人戏言,说爱吃猪肉,最终的结果是“三高一低”,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肪,低性欲。这样的肉,你说吃不吃?
理由之六:从喂养的角度说,在所有的家畜里,猪的生存环境和饮食品位是最差的。它可以在由自己排泄物构成的烂泥里,长期生活吃任何腐坏的残渣剩余,甚至是粪便。试想一下,在这样环境下,它的体内如果没有毒素,那才怪了。你把它关闭在秽臭中,周身积满了污秽,见不到阳光,也吸不到清洁的空气,甚或吃腐烂的饲料,使猪自身有了好多的寄生虫。人如果吃了它们的虫卵,就能给人带来许多疾病。比如囊虫病吧!囊虫可生长在人体的任何部位。眼囊虫病,可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还可能危害到脑部,使人精神错乱,有致命的危险。也许你会说,市场上的肉,都是经过检疫了的,是安全的。其实不然,中国人的检疫制度,跟法律一样,永远没有人情大。想要吃猪肉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些,你还能吃得下去?
理由之七:猪又可以使人得绦虫病。绦虫是怎么回事?它是由许多小的节片连成的虫子,约有1000多节,可长达4米。有的人肠道内可生长着好几条绦虫。它吸收人的营养,使人身体缺乏营养,消瘦,衰弱,危害极大。平时人们即使将猪肉在火上烤熟,也不一定能将其中的寄生虫完全杀死。也就是说,高温不是杀死这些寄生虫的有效办法。另外,猪油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极高,常猪油吃会引起动脉硬化,使血管变脆,失去弹性,会使脑血管突然破裂,导致中风死亡。或是造成心肌梗死,心绞痛。又可破坏肾脏血管,引起高血压至终死亡。吃猪肉吃成了绦虫病,让那1000多节在肠子里蠕动,你有这个胆子吗?
理由之八:据调查,在一些工厂化养猪厂,新生的仔猪,如不注射补铁剂,就会患贫血症而死亡。纠其原因,是家养的猪,可以通过吃周围的泥土,来获得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而养殖厂的猪,在冲洗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得不到任何补充,致使免疫力低下。因此,会患上其它疾病。于是,为了减少病猪的出现,人们就大量使用抗生素。在人工饲养家畜里,用在猪身上的药物最多,比如激素、抗生素、瘦肉精等。更有一种叫做“三月壮”的,能让猪90天出栏。这些药物,看上去是猪在吃,与人无关。可是,在这些药物支持下长成的猪,药物的残毒,难道不会对人体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那些药物,猪是直接地吃,人也是间接地吃啊!
理由之九: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猪肉的瘦肉率,给猪吃一种名为“β”的兴奋剂。人吃了这样的猪肉,有可能导致哮喘、心率失衡。有的猪,吃了一种镇静剂后,就特别爱睡觉,从而缩短猪的生长周期。而人在吃了这样的猪肉后,神经系统会受到抑制,从而染上嗜睡的毛病。猪吃了含有过量添加剂的饲料之后,体内的毒素被集存起来。人吃了这样的猪肉,危害性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它在体内悄悄的潜伏了着,等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病。其实,你若能到各个医院去看看,详细考查一下病人的病史,就会明白猪肉的危害,在所有的动物中,名列前茅。也许你还不知道,动物园的老虎、狮子等吃肉的动物,都不能喂它们猪肉,因猪肉会使它们死亡。
理由之十:从营养学的角度说,瘦猪肉,指净瘦的,不带皮、骨、皮下脂肪的精肉。它含水分52.6%,动物蛋白质16.7%,脂肪28.8%,碳水化合物1%,矿物质0.9%,100克。瘦猪肉含胆固醇77毫克,能提供热量330千卡。从上述比例可见,即使是瘦猪肉,仍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它提示我们,大量吃瘦猪肉,也有可能增高血中胆固醇含量。而肥猪肉的成分,它含水分6%,蛋白质2.2%,动物脂肪90.8%,碳水化合物0.9%,矿物质0.1%。100克肥猪肉含胆固醇107毫克,能提供给人体的热量为830千卡。由此可见,肥猪肉基本上是脂肪构成。还有一点,从猪的腹腔中取出的整块脂坊,俗称板油,以及从大网膜及肠系膜分离出来的小团脂肪,俗称花油,其所含脂肪成分的百分比还要高,已接近100%。
看了以上的害处看你还吃不吃猪肉,这也就是穆斯林不吃猪肉的理由。
作者:不详
这两天发生的H1N1病毒可把吃猪肉的人给整坏了,餐厅了的猪肉也买不动了,猪圈里的猪也没人喂了。贪食猪肉者也开始远离之了。呵呵!馋死也不吃了,害怕感染到流感。
谁让你们不听良言呢?瞧瞧!这是一种警告!
在当代不吃猪肉有一下几种理由:
理由之一:2700多年前,古书《礼记》少仪篇上有一句:“君子不食溷豚。”即君子不吃猪肉。那时节,可能是医学水平低,人们还不能知道吃猪肉会有什么大的害处,只是觉得吃了不好,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法。不过可以肯定,我们的祖先,曾经对猪肉产生过禁忌,只是没有流传开来而已。到了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得出了结论,说猪肉有百害而无利。他在本草纲目上明确说过,猪肉有毒,性寒凉,多食可使人筋骨无力。可以看出,猪肉没有太大的营养价值。既然古人都这样,我们还吃什么吃?
理由之二:有一位名医学家,叫薛能育,他在自己的著作《食品问题》里,提到了食用猪肉,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及脱发症状。另一位医学博士施弗尔,在1952年5月31日的华盛顿邮报中,也有一份对食用猪肉患病的抽样实验报告。他说∶“在美加地区的人民,每6位中即有1位因食用猪肉,而在肌肉中感染有旋毛虫症。旋毛虫系,约为8分之1寸长,400分之1寸宽,形如旋转成的柠檬果状,生长于肌肉的血管中。并有半数的患者,因严重的旋毛虫症而丧生。” 详细地说,就是旋毛虫能钻到人体全身的肌肉中,甚至可钻进大脑、心脏、肺等主要器官中,严重的使人体质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引起毒血症、心肌炎、甚至死亡。这世界,专家最有说服力。专家都这样说了,你还敢吃?
理由之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另一位医学家在一次的伤患统计中,及求证后,也意外的发现了食用猪肉对人体巨大的伤害。他发现当时德意志国的伤兵,伤口复原的时间是土耳其伤兵伤口复原时间的数倍长。经调查后,他表示由于德国伤兵多食猪肉,以致猪肉中的多细菌及多病体,阻碍了伤口肌肉的再生能力。而土耳其伤兵,由于不食用猪肉,因此伤口肌肉复合的能力得以正常的再生。” 现在是和平时代,与战争无关。但战争给我们的启发,我们还得重视。既然猪肉会有这样的副作用,那么不吃也罢!
理由之四:另一份医学报告,更是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发现。一位医学家,曾以两种不同的肉类(其中一种为猪肉),放在同温同湿度的环境下,做了同时间的实验。他惊人的发现,猪肉的腐坏度是另一片肉类的数倍。再对腐肉的品质分析后,他还发现,导致猪肉迅速腐坏的原因,是由于猪肉中有多达15种的病体及细菌。这15种细菌,分别为结肠小袋虫、姜片虫、线虫、钩虫、猪丹毒、旋毛虫、猪天花以及猪条虫等。而这些病虫,也是制造痢疾、贫血、恶性黄疸、肺病、伤寒、皮肤病等病体的导因之一。看看,医学发达了就是好,过去我们爱吃猪肉,那是我们了解的太少了。现在知道了这些,你还怎么吃!
理由之五:生活富庶、丰衣足食的今天,人们过量摄取高单位的食物,导致了许多文明病的产生。例如,过量的脂肪,已致使我们太多的人患上心脏病、脑溢血、高血压等各类病症。我们常常在为提高生活品质,维护身心健康,倡导少量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却忽略了对肉类脂肪含量的比较。以致在我们少量食用肉类的同时,仍然大量摄食许多过量的脂肪。台湾中正书局大学用书,将肉类分为∶肥、半肥、及瘦肉的三级比较。肉种也分为∶猪、牛、羊三种不同的对比。牛肉—羊肉—猪肉—肉种脂肪的含量的对比值分别为: 35%—56%—90%—全肥;20%—35%—60%—半肥:6%—24%—29%—瘦肉。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有人戏言,说爱吃猪肉,最终的结果是“三高一低”,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肪,低性欲。这样的肉,你说吃不吃?
理由之六:从喂养的角度说,在所有的家畜里,猪的生存环境和饮食品位是最差的。它可以在由自己排泄物构成的烂泥里,长期生活吃任何腐坏的残渣剩余,甚至是粪便。试想一下,在这样环境下,它的体内如果没有毒素,那才怪了。你把它关闭在秽臭中,周身积满了污秽,见不到阳光,也吸不到清洁的空气,甚或吃腐烂的饲料,使猪自身有了好多的寄生虫。人如果吃了它们的虫卵,就能给人带来许多疾病。比如囊虫病吧!囊虫可生长在人体的任何部位。眼囊虫病,可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还可能危害到脑部,使人精神错乱,有致命的危险。也许你会说,市场上的肉,都是经过检疫了的,是安全的。其实不然,中国人的检疫制度,跟法律一样,永远没有人情大。想要吃猪肉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些,你还能吃得下去?
理由之七:猪又可以使人得绦虫病。绦虫是怎么回事?它是由许多小的节片连成的虫子,约有1000多节,可长达4米。有的人肠道内可生长着好几条绦虫。它吸收人的营养,使人身体缺乏营养,消瘦,衰弱,危害极大。平时人们即使将猪肉在火上烤熟,也不一定能将其中的寄生虫完全杀死。也就是说,高温不是杀死这些寄生虫的有效办法。另外,猪油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极高,常猪油吃会引起动脉硬化,使血管变脆,失去弹性,会使脑血管突然破裂,导致中风死亡。或是造成心肌梗死,心绞痛。又可破坏肾脏血管,引起高血压至终死亡。吃猪肉吃成了绦虫病,让那1000多节在肠子里蠕动,你有这个胆子吗?
理由之八:据调查,在一些工厂化养猪厂,新生的仔猪,如不注射补铁剂,就会患贫血症而死亡。纠其原因,是家养的猪,可以通过吃周围的泥土,来获得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而养殖厂的猪,在冲洗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得不到任何补充,致使免疫力低下。因此,会患上其它疾病。于是,为了减少病猪的出现,人们就大量使用抗生素。在人工饲养家畜里,用在猪身上的药物最多,比如激素、抗生素、瘦肉精等。更有一种叫做“三月壮”的,能让猪90天出栏。这些药物,看上去是猪在吃,与人无关。可是,在这些药物支持下长成的猪,药物的残毒,难道不会对人体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那些药物,猪是直接地吃,人也是间接地吃啊!
理由之九: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猪肉的瘦肉率,给猪吃一种名为“β”的兴奋剂。人吃了这样的猪肉,有可能导致哮喘、心率失衡。有的猪,吃了一种镇静剂后,就特别爱睡觉,从而缩短猪的生长周期。而人在吃了这样的猪肉后,神经系统会受到抑制,从而染上嗜睡的毛病。猪吃了含有过量添加剂的饲料之后,体内的毒素被集存起来。人吃了这样的猪肉,危害性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它在体内悄悄的潜伏了着,等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病。其实,你若能到各个医院去看看,详细考查一下病人的病史,就会明白猪肉的危害,在所有的动物中,名列前茅。也许你还不知道,动物园的老虎、狮子等吃肉的动物,都不能喂它们猪肉,因猪肉会使它们死亡。
理由之十:从营养学的角度说,瘦猪肉,指净瘦的,不带皮、骨、皮下脂肪的精肉。它含水分52.6%,动物蛋白质16.7%,脂肪28.8%,碳水化合物1%,矿物质0.9%,100克。瘦猪肉含胆固醇77毫克,能提供热量330千卡。从上述比例可见,即使是瘦猪肉,仍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它提示我们,大量吃瘦猪肉,也有可能增高血中胆固醇含量。而肥猪肉的成分,它含水分6%,蛋白质2.2%,动物脂肪90.8%,碳水化合物0.9%,矿物质0.1%。100克肥猪肉含胆固醇107毫克,能提供给人体的热量为830千卡。由此可见,肥猪肉基本上是脂肪构成。还有一点,从猪的腹腔中取出的整块脂坊,俗称板油,以及从大网膜及肠系膜分离出来的小团脂肪,俗称花油,其所含脂肪成分的百分比还要高,已接近100%。
看了以上的害处看你还吃不吃猪肉,这也就是穆斯林不吃猪肉的理由。
作者:不详
5/04/2009
生活,需要物质也需要信仰
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宗教和精神信仰被边缘化﹐受到生活主流的排斥﹐多数人没有信仰﹐一部分人把宗教当作业余爱好﹐寻求一点精神安慰﹐重视精神信仰的人只是少数人。 资讯时代科技发达﹐小小的一款微型手机﹐有几十种神奇的功能﹐电视节目充斥了多数人的精神世界﹐是陌生人之间最容易搭讪的共同话题。 新科技产品每天向人们提供信息的汪洋大海﹔请问﹐其中有百分之几是教人有道德﹐讲礼貌﹐与人为善﹐敬畏真主﹖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会对当代人们的精神状态不满意﹐电视节目和文艺宣传是引诱世人误入歧途的主要罪魁祸首﹐许多节目扮演着魔鬼角色。 宗教已被革命﹐被踩在脚下﹐受到歧视﹐没有发言权﹐无力反抗。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宪法中﹐都保留了一句话“宗教信仰自由”﹐人间的光亮只凭这样一点“一线天”﹐我们应当珍惜这一点点人权的自由﹐争取获得更大的利益﹐帮助人们分辨是非。 人类社会不能缺少正当的宗教。 人需要吃喝﹐这是物质部份的需要﹔人也需要信仰﹐这是精神的需要。 所有的宗教都说“道”﹐有了道﹐才有“德”﹐没有宗教﹐道和德全被泯灭。 伊斯兰认为﹐世上所有的宗教都来自古代先知和真主的使者﹐因为所有的民族和人群﹐真主都曾派遣过使者﹐教化人们生活的原则和道德的准则﹐因此﹐穆斯林尊重所有的宗教。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有百万年的历史﹐真主派遣的使者也多达十多万﹐最后的使者是先知穆罕默德﹐他向世人传播了最后完美的宗教 ---- 伊斯兰。
在物质的层面上﹐伊斯兰提倡对民众和社会要有经济的保证。 伊斯兰不是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宗教﹐而是市场经济和物质贸易交流发达时期的宗教﹐所以伊斯兰有完整的市场经济和金融流通的理论和法制。 为了保障人民的物质需要﹐伊斯兰经济有三大要素﹕第一﹐满足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需要﹔第二﹐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免除少数人缺衣少食﹐必须保证社会有充足的物质供应﹔第三﹐经济的社会化﹐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伊斯兰的经济结构有集体和个人两种经济体制﹐促使每个人﹐每个集体﹐发展经济﹐改善生活。 在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时候﹐伊斯兰的经济学中有“则卡特”(天课)制度﹐发挥在信仰基础上的仁慈和施舍﹐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无私援助。 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处处都有信仰为支撑经济的精神后盾﹐一切罪过行为将受到清算和惩罚﹐例如禁止坑蒙拐骗﹑禁止假冒伪劣﹑禁止不守契约或合同﹑禁止经营不合法的产品﹑禁止高利贷剥削﹑禁止贪污受贿﹑禁止假公济私﹐而且则卡特﹐是经济形式的信仰功修﹐将换取真主的报酬。
伊斯兰的经济来自劳动生产﹐来自互通有无的经济贸易﹐其中的精神力量是敬畏真主﹐任何行为都是为取悦于真主。 则卡特是五大功修之一﹐是测知穆斯林资格的信仰行为﹐而所有经济活动﹐都与信仰有关﹐人类社会的三百六十行﹐都是功修的形式﹐无贵贱之分﹐考验穆斯林对真主的敬畏和忠诚。 以个人经济状况为例﹐劳动生产或经营生意﹐是取之有道的合法行为﹐劳动工资或生意利润﹐用于养家糊口或发展事业扩大再生产能力。 凡是劳动或经营﹐必有社会服务对象﹐有益于社会需要和发展﹐正常的经营都是行善功﹐为民服务﹐期待真主恩赏丰厚的回赐。
先知穆圣说﹕“对于每个穆斯林﹐施舍是很重要的善功。” 有弟子问﹕“那些没有能力施舍的人﹐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让他用一双手去劳动﹐既能养活自己﹐又有能力施舍。” 有弟子问﹕“如果没有机会去工作﹐那又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那么﹐就让他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宽慰那些痛苦的人。” 有弟子问﹕“他也没有能力帮助人﹐或宽慰人。 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那么﹐可以让他劝人行善功﹐做好事。” 有弟子问﹕“他没有能力或机会去劝人行善功﹐做好事。 那又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可以叫他远离邪恶﹐无邪念﹐不做坏事。 每件善事﹐都是他能获得真主赏赐的施舍。”《穆斯林圣训集》。
人生存在天地间﹐需要许多物质条件﹐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生存的欲望促使他去奋斗﹐去学习﹐去工作。 这就是精神力量。 人无远虑必有近懮﹐生存总须有个目标。 有人渴望获得学位而努力学习﹐为了养家糊口而努力工作﹐为了挣更多的钱﹐买房子﹑买汽车﹑娶老婆﹑培养孩子﹑发财致富。 这些也许能达到﹐也许达不到﹔达到的人﹐有权有势﹐自我欣赏﹐又生邪念﹐如吃喝玩乐﹐行为败坏﹐大胆妄为。 目的达不到﹐精神衰微﹐生活堕落。 这是当代多数没有信仰人的生活规律。 走在正道上﹐生命有目的﹐珍惜自己的一生﹐永不停息地奋斗﹐只是为取悦真主。 在基本生活满足之后﹐继续努力就会有结余﹐也可能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丰富的物质和财富﹑权力和地位﹐连升三级﹐但也可能受挫折﹐遭灾祸而一贫如洗。 从以上圣训可以看到﹐施舍不在贫富﹐只要有这份诚意﹐人人可为。 不论贫富﹐精神都有无穷的力量﹐使贫者心中充满阳光和喜悦﹐使富人行为有制约﹐端正方向。 经营成功的人﹐日进斗金﹐家有万贯财产﹐富可敌国﹐但知道世间一切财富都属于真主﹐精神的力量使他继续节俭﹐向贫苦人慷慨施舍。 高官厚禄者﹐即使位至人极﹐稳坐皇帝龙椅﹐在礼拜的时候抬手先赞颂“真主至大”﹐知道一切权威全归真主﹐精神的力量使他不张狂而谦和﹐不敢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每个人有生有死﹐生命在今世多不过百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真主是最后的归宿。 《古兰经》﹕“他创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验你们谁的作为是最优美的。 他是万能的﹐是至赦的。” 认主独一﹐是精神信仰的精华和正道﹐一生路线明确﹐对物质的获取和拥有是一种制衡的力量﹐对于个人可以抑制私欲和激情﹐保持头脑清醒﹔对于社会﹐是文明的基础﹐奠基于此﹐道德乃成﹐制度方立﹐建立和谐稳定的美好社会。
人不是活动的机器﹐不是单纯的细胞组合﹐人是有思想﹑有智慧﹑有理想﹑有欲望的万物之灵。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于世﹐他在获得物质需要的同时﹐以高尚的情操对待别人。 比如国王﹑官员﹑家长﹑老师﹑经理﹑技术劳工﹐他们手中有权或有技术﹐有资格对别人表达他们的意志。 权力无上是极端者﹐如独裁﹑霸道﹑野蛮﹐而有精神信仰的人﹐对人和气﹑宽容﹑慈祥。 有正道信仰﹐把握住精神的主干﹐不偏激﹑不自私﹑不惟我独尊﹐因为上有对造物主的敬畏和服从﹐下有对公道和人性的顾忌和爱心。 当今许多国家﹐以唯利是图和贪图享乐为社会主流﹐没有正信﹐无道缺德﹐这是人类文明的悲哀和倒退﹐世道乌烟瘴气。 精神信仰应当是社会运动的主轴﹐动力之源﹐有真心﹐有诚意﹐有仁慈﹐天下光辉灿烂﹐人间就是天堂。
《古兰经》说﹕“真主是信道的人的保佑者﹐使他们从重重的黑暗走入光明﹔不信道的人的保佑者是恶魔﹐使他们从光明走入重重黑暗。” 伊斯兰社会﹐遵循主道﹐崇尚道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万众认主独一﹐人心有所归依。
作者:不详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会对当代人们的精神状态不满意﹐电视节目和文艺宣传是引诱世人误入歧途的主要罪魁祸首﹐许多节目扮演着魔鬼角色。 宗教已被革命﹐被踩在脚下﹐受到歧视﹐没有发言权﹐无力反抗。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宪法中﹐都保留了一句话“宗教信仰自由”﹐人间的光亮只凭这样一点“一线天”﹐我们应当珍惜这一点点人权的自由﹐争取获得更大的利益﹐帮助人们分辨是非。 人类社会不能缺少正当的宗教。 人需要吃喝﹐这是物质部份的需要﹔人也需要信仰﹐这是精神的需要。 所有的宗教都说“道”﹐有了道﹐才有“德”﹐没有宗教﹐道和德全被泯灭。 伊斯兰认为﹐世上所有的宗教都来自古代先知和真主的使者﹐因为所有的民族和人群﹐真主都曾派遣过使者﹐教化人们生活的原则和道德的准则﹐因此﹐穆斯林尊重所有的宗教。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有百万年的历史﹐真主派遣的使者也多达十多万﹐最后的使者是先知穆罕默德﹐他向世人传播了最后完美的宗教 ---- 伊斯兰。
在物质的层面上﹐伊斯兰提倡对民众和社会要有经济的保证。 伊斯兰不是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宗教﹐而是市场经济和物质贸易交流发达时期的宗教﹐所以伊斯兰有完整的市场经济和金融流通的理论和法制。 为了保障人民的物质需要﹐伊斯兰经济有三大要素﹕第一﹐满足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需要﹔第二﹐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免除少数人缺衣少食﹐必须保证社会有充足的物质供应﹔第三﹐经济的社会化﹐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伊斯兰的经济结构有集体和个人两种经济体制﹐促使每个人﹐每个集体﹐发展经济﹐改善生活。 在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时候﹐伊斯兰的经济学中有“则卡特”(天课)制度﹐发挥在信仰基础上的仁慈和施舍﹐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无私援助。 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处处都有信仰为支撑经济的精神后盾﹐一切罪过行为将受到清算和惩罚﹐例如禁止坑蒙拐骗﹑禁止假冒伪劣﹑禁止不守契约或合同﹑禁止经营不合法的产品﹑禁止高利贷剥削﹑禁止贪污受贿﹑禁止假公济私﹐而且则卡特﹐是经济形式的信仰功修﹐将换取真主的报酬。
伊斯兰的经济来自劳动生产﹐来自互通有无的经济贸易﹐其中的精神力量是敬畏真主﹐任何行为都是为取悦于真主。 则卡特是五大功修之一﹐是测知穆斯林资格的信仰行为﹐而所有经济活动﹐都与信仰有关﹐人类社会的三百六十行﹐都是功修的形式﹐无贵贱之分﹐考验穆斯林对真主的敬畏和忠诚。 以个人经济状况为例﹐劳动生产或经营生意﹐是取之有道的合法行为﹐劳动工资或生意利润﹐用于养家糊口或发展事业扩大再生产能力。 凡是劳动或经营﹐必有社会服务对象﹐有益于社会需要和发展﹐正常的经营都是行善功﹐为民服务﹐期待真主恩赏丰厚的回赐。
先知穆圣说﹕“对于每个穆斯林﹐施舍是很重要的善功。” 有弟子问﹕“那些没有能力施舍的人﹐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让他用一双手去劳动﹐既能养活自己﹐又有能力施舍。” 有弟子问﹕“如果没有机会去工作﹐那又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那么﹐就让他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宽慰那些痛苦的人。” 有弟子问﹕“他也没有能力帮助人﹐或宽慰人。 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那么﹐可以让他劝人行善功﹐做好事。” 有弟子问﹕“他没有能力或机会去劝人行善功﹐做好事。 那又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可以叫他远离邪恶﹐无邪念﹐不做坏事。 每件善事﹐都是他能获得真主赏赐的施舍。”《穆斯林圣训集》。
人生存在天地间﹐需要许多物质条件﹐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生存的欲望促使他去奋斗﹐去学习﹐去工作。 这就是精神力量。 人无远虑必有近懮﹐生存总须有个目标。 有人渴望获得学位而努力学习﹐为了养家糊口而努力工作﹐为了挣更多的钱﹐买房子﹑买汽车﹑娶老婆﹑培养孩子﹑发财致富。 这些也许能达到﹐也许达不到﹔达到的人﹐有权有势﹐自我欣赏﹐又生邪念﹐如吃喝玩乐﹐行为败坏﹐大胆妄为。 目的达不到﹐精神衰微﹐生活堕落。 这是当代多数没有信仰人的生活规律。 走在正道上﹐生命有目的﹐珍惜自己的一生﹐永不停息地奋斗﹐只是为取悦真主。 在基本生活满足之后﹐继续努力就会有结余﹐也可能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丰富的物质和财富﹑权力和地位﹐连升三级﹐但也可能受挫折﹐遭灾祸而一贫如洗。 从以上圣训可以看到﹐施舍不在贫富﹐只要有这份诚意﹐人人可为。 不论贫富﹐精神都有无穷的力量﹐使贫者心中充满阳光和喜悦﹐使富人行为有制约﹐端正方向。 经营成功的人﹐日进斗金﹐家有万贯财产﹐富可敌国﹐但知道世间一切财富都属于真主﹐精神的力量使他继续节俭﹐向贫苦人慷慨施舍。 高官厚禄者﹐即使位至人极﹐稳坐皇帝龙椅﹐在礼拜的时候抬手先赞颂“真主至大”﹐知道一切权威全归真主﹐精神的力量使他不张狂而谦和﹐不敢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每个人有生有死﹐生命在今世多不过百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真主是最后的归宿。 《古兰经》﹕“他创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验你们谁的作为是最优美的。 他是万能的﹐是至赦的。” 认主独一﹐是精神信仰的精华和正道﹐一生路线明确﹐对物质的获取和拥有是一种制衡的力量﹐对于个人可以抑制私欲和激情﹐保持头脑清醒﹔对于社会﹐是文明的基础﹐奠基于此﹐道德乃成﹐制度方立﹐建立和谐稳定的美好社会。
人不是活动的机器﹐不是单纯的细胞组合﹐人是有思想﹑有智慧﹑有理想﹑有欲望的万物之灵。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于世﹐他在获得物质需要的同时﹐以高尚的情操对待别人。 比如国王﹑官员﹑家长﹑老师﹑经理﹑技术劳工﹐他们手中有权或有技术﹐有资格对别人表达他们的意志。 权力无上是极端者﹐如独裁﹑霸道﹑野蛮﹐而有精神信仰的人﹐对人和气﹑宽容﹑慈祥。 有正道信仰﹐把握住精神的主干﹐不偏激﹑不自私﹑不惟我独尊﹐因为上有对造物主的敬畏和服从﹐下有对公道和人性的顾忌和爱心。 当今许多国家﹐以唯利是图和贪图享乐为社会主流﹐没有正信﹐无道缺德﹐这是人类文明的悲哀和倒退﹐世道乌烟瘴气。 精神信仰应当是社会运动的主轴﹐动力之源﹐有真心﹐有诚意﹐有仁慈﹐天下光辉灿烂﹐人间就是天堂。
《古兰经》说﹕“真主是信道的人的保佑者﹐使他们从重重的黑暗走入光明﹔不信道的人的保佑者是恶魔﹐使他们从光明走入重重黑暗。” 伊斯兰社会﹐遵循主道﹐崇尚道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万众认主独一﹐人心有所归依。
作者:不详
5/02/2009
穆斯林择友远奸近贤
人生在世不能孤独一辈子﹐一生当中要加入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交的朋友数不清。 读书﹑做工﹑经商﹑从军﹑研究学问﹑兴趣爱好﹐甚至旅行途中﹐都能同各种不同的人交往﹐但是有一句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 这个意思是说﹐在众多的朋友之中﹐很难有一两个是真心的知己﹐也许一辈子也没有遇到这样的一位。 虽然有许多老朋友﹐关系维持很久﹐也能称作莫逆之交﹐非一般酒肉朋友可比﹐能信得过﹐知根知底﹐经受过艰难困苦的考验﹐但也未必能达到“可以死而无憾”的知己程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增多﹐积累的朋友人数也相应地多﹐有少年时代的玩友﹐有小学同学﹐有同事﹑战友﹑伙伴﹑商友﹑教友等等﹐所有这些朋友各有不同的信仰﹑道德﹑学问﹑性格﹑秉性﹑气质和能力﹔按人性的品位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类﹕有道者﹑庸碌者与无道者。 不论人的职业﹑学问和地位﹐穆斯林交友的原则以有道者为上乘﹐其它两类只能是随缘而来﹐临时交往或者肤浅的关系﹐不值得深交﹐ 因为他们的行为算不得“善功”﹐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说﹕“我将处理他们的一生的行为﹐而使它变成飞扬的灰尘。”(25﹕23)
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庸碌或无道者﹐没有正信﹐品位不高﹐思想堕落﹐行为卑鄙﹐虽衣冠楚楚说话冠冕堂皇﹐也不过是衣冠禽兽之类﹐心里阴暗﹐不讲信义﹐对周围的人有很大的腐蚀性﹐伊斯兰的信士必然遵循“远奸近贤”的交友原则﹐避免受到精神污染。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假如一生都没有找到一个知己者﹐也绝不能与庸碌者或无道者盲目拉近关系﹐滥竽充数﹐损害信士的纯洁心灵和道德品格。
伊斯兰开创了人类的新文明﹐具体体现在一个世界大同的穆斯林稳麦﹐社会的基本成员绝大多数接受正道教育而成为有道者。 穆斯林遵从共同的认主独一信仰理念﹐实行同样的功修和礼仪﹐为主道奋斗的志同道合者。 每个人的神圣职责就是遵循圣道﹐在人间建设这样的理想社会﹐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本精神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修身﹑齐家﹑治天下。 伊斯兰的生命目标和道德准则为我们确定了择友与寻找知己者的的根本原则﹐以根本信仰为基础的朋友﹐互相信任和鼓励﹐必然对自己的功修和家庭成员的信仰有所促进和提高﹐达到“以友辅仁”的高境界社会文明。 先知穆圣说﹕“与穆斯林邻居结交﹐你也保持了穆斯林精神﹔同一个信士做朋友﹐你也成了好信士。”《提尔密济圣训集》
构成穆斯林的条件有三样﹕心中诚信﹐口中承认﹐行为表现﹔而自觉执行功修与道德者才能称得上是“穆民”。 这个检验标准很重要﹐因为现在许多人弄虚作假﹐例如以穆斯林家庭出生成为世袭的家族或民族“穆斯林”﹐而本人没有承认﹐也没有表现﹐这就是假货﹐不要上当﹐不能成为知己好友。 真正的穆斯林是在信仰和行为上必然是志同道合者﹐把自己的信仰认识付诸实践﹐互相有吸引力﹐彼此认同﹐结合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团体精神。 另一个检验的标准是互相密切关系﹐真心实意﹐肝胆相照﹐《古兰经》说﹕“信士皆为教胞弟兄。”(49﹕10) 先知穆圣说﹕“穆斯林不得对他的弟兄三日无话。 如若三天不与(穆民)弟兄交往﹐复活日必进火狱。”《阿布·达伍德圣训集》
社会上有许多扑朔迷离的假象﹐庸碌者和无道者中也包括奸诈的小人﹐以及穆斯林中的伪信者。 人生在世短暂的几十年﹐要珍惜﹐要警惕﹐要活得高风亮节﹐为社会立德立功﹔没有信仰﹑没有道德的小人不可深交﹐莫等失足悔恨﹐吃亏上当。 坑蒙拐骗﹑出卖灵魂﹑身披人皮的魔鬼﹐漫延在现代自由经济的市场中。 社会上多数因为利益关系的临时结合﹐炎凉世态﹐万象浮游﹐人情淡薄﹐反脸无情﹔只可临时共事﹐完成交易﹐而不可交心成知己。 与小人交﹐今世无真友谊﹐后世也无恩情﹐《古兰经》说﹕“在(复活)那一日﹐一般朋友将互相仇视﹐惟敬畏者则不然。”(43﹕67) 信道者将在复活日跟随着先知穆圣的队列接受真主的赏赐。 大贤阿里曾经讲过一个卧尔兹﹐他举例说﹐两个信士是知己朋友﹐先后归真﹐他们分别为他的朋友向真主祈祷﹐为他的朋友作证﹐曾经鼓励和敦促他行善和敬畏真主。 他们都获得了真主的喜悦﹐在天堂中相见。 另外有两个无道者﹐先后死了﹐各自来到真主面前互相怨恨和诅咒﹐彼此责怪对方引导他学坏﹐做恶事﹔两个人结果都落入了火狱。 《古兰经》说﹕“在那日﹐不义者一面咬手一面说﹕‘啊﹗ 但愿我与使者采取同一道路。 啊﹗ 哀哉﹗ 但愿我没有以某人为朋友。 真经既降临之后﹐他确已使我违背正道。’ 恶魔向来是遗弃人的。”(25﹕27-28)
先知穆圣用比喻说明好人朋友与坏人朋友的区别﹐他说﹕“好人伙伴如同一个卖香料的人﹐坏人伙伴如同一个手执鼓风皮老虎的铁匠。 你在卖香料的人面前﹐不论你是否卖他的香料﹐都能闻到优美的芬芳。 站在鼓风的铁匠面前﹐他喷出的火星也许会烧着你的衣服﹐也许会喷你满脸的炉灰。”《布哈里圣训集》 《穆斯林圣训集》 这段圣训的基本意思是劝导穆斯林在择友时﹐不能不区分不同的人﹐有道者与无道者之间有根本性的差别﹔远奸近贤是前辈学者们根据经训总结的穆斯林行为准则。
先知穆圣一生接近的人中也有善恶之分﹐因为许多圣训集记载了一些先知穆圣请求真主引导远奸近贤的祈祷词。 例如当他看透邪恶小人的时候﹐他祈祷说﹕“真主啊﹗ 我求你护佑﹐避开欺诈我的坏人。 我看到了他用虚假的眼光看着我﹐他的心在仇恨我。 当他看到善功﹐他千方百计掩盖起来﹔当他见到罪恶行为﹐他极力宣扬。” 另一段圣训中的祈祷词是﹕“啊﹗ 真主啊﹗ 求你对我慈爱吧﹗ 我看到许多好人﹐他们都对我慈爱﹐我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你的慈爱。” 从这两段圣训中﹐我们受到理智的启迪﹐当我们在交友中真假难辨时﹐很难判断是好人还是坏人﹐无法确定是否能成为我们的知己好朋友﹐我们信托真主﹐向真主祈祷﹐祈求真主引导。
作者:不详
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庸碌或无道者﹐没有正信﹐品位不高﹐思想堕落﹐行为卑鄙﹐虽衣冠楚楚说话冠冕堂皇﹐也不过是衣冠禽兽之类﹐心里阴暗﹐不讲信义﹐对周围的人有很大的腐蚀性﹐伊斯兰的信士必然遵循“远奸近贤”的交友原则﹐避免受到精神污染。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假如一生都没有找到一个知己者﹐也绝不能与庸碌者或无道者盲目拉近关系﹐滥竽充数﹐损害信士的纯洁心灵和道德品格。
伊斯兰开创了人类的新文明﹐具体体现在一个世界大同的穆斯林稳麦﹐社会的基本成员绝大多数接受正道教育而成为有道者。 穆斯林遵从共同的认主独一信仰理念﹐实行同样的功修和礼仪﹐为主道奋斗的志同道合者。 每个人的神圣职责就是遵循圣道﹐在人间建设这样的理想社会﹐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本精神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修身﹑齐家﹑治天下。 伊斯兰的生命目标和道德准则为我们确定了择友与寻找知己者的的根本原则﹐以根本信仰为基础的朋友﹐互相信任和鼓励﹐必然对自己的功修和家庭成员的信仰有所促进和提高﹐达到“以友辅仁”的高境界社会文明。 先知穆圣说﹕“与穆斯林邻居结交﹐你也保持了穆斯林精神﹔同一个信士做朋友﹐你也成了好信士。”《提尔密济圣训集》
构成穆斯林的条件有三样﹕心中诚信﹐口中承认﹐行为表现﹔而自觉执行功修与道德者才能称得上是“穆民”。 这个检验标准很重要﹐因为现在许多人弄虚作假﹐例如以穆斯林家庭出生成为世袭的家族或民族“穆斯林”﹐而本人没有承认﹐也没有表现﹐这就是假货﹐不要上当﹐不能成为知己好友。 真正的穆斯林是在信仰和行为上必然是志同道合者﹐把自己的信仰认识付诸实践﹐互相有吸引力﹐彼此认同﹐结合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团体精神。 另一个检验的标准是互相密切关系﹐真心实意﹐肝胆相照﹐《古兰经》说﹕“信士皆为教胞弟兄。”(49﹕10) 先知穆圣说﹕“穆斯林不得对他的弟兄三日无话。 如若三天不与(穆民)弟兄交往﹐复活日必进火狱。”《阿布·达伍德圣训集》
社会上有许多扑朔迷离的假象﹐庸碌者和无道者中也包括奸诈的小人﹐以及穆斯林中的伪信者。 人生在世短暂的几十年﹐要珍惜﹐要警惕﹐要活得高风亮节﹐为社会立德立功﹔没有信仰﹑没有道德的小人不可深交﹐莫等失足悔恨﹐吃亏上当。 坑蒙拐骗﹑出卖灵魂﹑身披人皮的魔鬼﹐漫延在现代自由经济的市场中。 社会上多数因为利益关系的临时结合﹐炎凉世态﹐万象浮游﹐人情淡薄﹐反脸无情﹔只可临时共事﹐完成交易﹐而不可交心成知己。 与小人交﹐今世无真友谊﹐后世也无恩情﹐《古兰经》说﹕“在(复活)那一日﹐一般朋友将互相仇视﹐惟敬畏者则不然。”(43﹕67) 信道者将在复活日跟随着先知穆圣的队列接受真主的赏赐。 大贤阿里曾经讲过一个卧尔兹﹐他举例说﹐两个信士是知己朋友﹐先后归真﹐他们分别为他的朋友向真主祈祷﹐为他的朋友作证﹐曾经鼓励和敦促他行善和敬畏真主。 他们都获得了真主的喜悦﹐在天堂中相见。 另外有两个无道者﹐先后死了﹐各自来到真主面前互相怨恨和诅咒﹐彼此责怪对方引导他学坏﹐做恶事﹔两个人结果都落入了火狱。 《古兰经》说﹕“在那日﹐不义者一面咬手一面说﹕‘啊﹗ 但愿我与使者采取同一道路。 啊﹗ 哀哉﹗ 但愿我没有以某人为朋友。 真经既降临之后﹐他确已使我违背正道。’ 恶魔向来是遗弃人的。”(25﹕27-28)
先知穆圣用比喻说明好人朋友与坏人朋友的区别﹐他说﹕“好人伙伴如同一个卖香料的人﹐坏人伙伴如同一个手执鼓风皮老虎的铁匠。 你在卖香料的人面前﹐不论你是否卖他的香料﹐都能闻到优美的芬芳。 站在鼓风的铁匠面前﹐他喷出的火星也许会烧着你的衣服﹐也许会喷你满脸的炉灰。”《布哈里圣训集》 《穆斯林圣训集》 这段圣训的基本意思是劝导穆斯林在择友时﹐不能不区分不同的人﹐有道者与无道者之间有根本性的差别﹔远奸近贤是前辈学者们根据经训总结的穆斯林行为准则。
先知穆圣一生接近的人中也有善恶之分﹐因为许多圣训集记载了一些先知穆圣请求真主引导远奸近贤的祈祷词。 例如当他看透邪恶小人的时候﹐他祈祷说﹕“真主啊﹗ 我求你护佑﹐避开欺诈我的坏人。 我看到了他用虚假的眼光看着我﹐他的心在仇恨我。 当他看到善功﹐他千方百计掩盖起来﹔当他见到罪恶行为﹐他极力宣扬。” 另一段圣训中的祈祷词是﹕“啊﹗ 真主啊﹗ 求你对我慈爱吧﹗ 我看到许多好人﹐他们都对我慈爱﹐我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你的慈爱。” 从这两段圣训中﹐我们受到理智的启迪﹐当我们在交友中真假难辨时﹐很难判断是好人还是坏人﹐无法确定是否能成为我们的知己好朋友﹐我们信托真主﹐向真主祈祷﹐祈求真主引导。
作者:不详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