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出生于70年代的人,最早接触电脑还是在大学时期,那时的电脑相对现在还是雏形,没有鼠标,全靠在键盘上DOS操作,学的也是最基础的计算机语言—BIASC语言,也没有上网的说法,我们只叫上机。我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之后在广东打工几年,从事的是机械维修。直到2001年我回家乡,这时因特网发生了非常迅猛的发展,我对电脑发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我慢慢步入电脑网络各方面的探索以及电脑软硬件上门维修直到现在。
这世界真是变化太快了,发信可以不通过邮局了,一封“伊妹儿”可以即时到达地球另一边;闲聊不必聚头了,打开网络聊天工具,对着视频,开着麦克风,想怎么聊就怎么聊;电脑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电脑普及到千家万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来了。网络信息时代到来了!地球变小了。在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文盲的新定义:如果不懂电脑也是文盲。
因为我是一个穆斯林,经常去清真寺礼拜。看到寺里条件有限,很多老师傅还不懂电脑操作,不会上网,感到心痛啊。好在我家有电脑,这几年我为寺里排版打印暑假试卷及一些材料,教阿訇上网等。今年清真寺添置了电脑,这是一件大好事。伊协会长马翔云也非常关心大家对电脑的了解程度,多次提出寺里要办电脑学习班,让更多的家乡穆斯林了解、会用电脑。相信条件一旦成熟,很快可以提上议程。我们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开展阿语、古兰经培训学习。我们要把电脑作为学习、提高认识的工具,从而培养自己的技能。上个月,伊协会长马翔云找我谈话,伊协要安排一个电脑专干,目前条件仅是义务工作,问我是否愿意。我欣然同意,这也是为教门服务,义不容辞。
谁也阻挡不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电脑普及到各清真寺、县伊协只是时间问题,也是大势所趋。同时,我也感到肩上所担当的重任,也深刻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怎样为家乡教门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怎样让更多的朵斯体学好电脑,怎样完成清真寺、伊协指示的任务,这都要求我不断努力的学习和加强自身的素质。
作者:马昌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